方北松代表:尽己所能,让简牍“重述历史”
时间:2025-03-03 17:24:22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武汉3月2日电 题:方北松代表:尽己所能,让简牍“重述历史”

中新网记者 梁婷

近日,在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文物修复室内,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轻轻拿起存放于有机玻璃板内的简牍,读取文字。这批2016年出土于荆州凤凰地遗址的简牍,近期将交付于荆州博物馆展陈。

在东汉造纸术发明之前,竹简是中国主要的书写材料之一。简牍文献上承甲骨文和金文,下启纸质的写本和刻本文献,对中华文化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揭取、清洗、测量记录、脱色、脱水……修复简牍的这套流程,方北松烂熟于心。今年已是方北松从事文物保护的第37个年头。

在修复室内,一批荆州秦家咀楚墓出土简牍即将“重生”。“清洗力度要轻,一定小心细致。”方北松指着浸泡于蒸馏水中的简牍介绍道,清洗时,需用软毛刷轻沾、轻扫,避免破坏墨迹的同时,清理干净附着的泥垢。简牍属有机质文物,埋藏于地下千年,出土时已呈漆黑软烂状,长时间接触空气,容易长霉或失水收缩。

2023年11月,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指导秦家咀楚简揭取整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供图)

“修复一枚竹简,大约需要一至两个月的时间。”他介绍,修复需经过清洗、采集信息、脱色、脱水、绑夹、封护等20多个步骤。其中,脱色、脱水十分关键,直接决定修复的质量。

为更好修复简牍,方北松进行了长时间实验。最终,创造了连二亚硫酸钠脱色法和十六醇填充脱水法,用于饱水简牍修复。他介绍说,通过脱色,将简牍复原最初风貌;脱水,就是利用化学物质将竹简纤维和细胞里的水置换,充填支撑起竹简内部,起到隔绝和保护作用,便于其长期保存。

这套独创的简牍脱色、脱水工艺,抢救保护了国内大批珍贵简牍文物。2014年,方北松带领团队,修复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出土简牍6000余枚,包括海昏侯汉简、云南河泊所遗址汉简等。

2024年4月,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整理河北定县汉简。(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供图)

目前,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为国内130多家文博单位提供文物保护技术支撑,完成了全国80%以上的饱水简牍修护,其中包括长沙走马楼吴简、湘西里耶秦简、湖南沅陵侯墓汉简、湖南郴州晋简、湖南岳麓书院秦简、阜阳汉简、荆门郭店楚简、荆州谢家桥汉简等。这些文字信息,涵盖楚、秦、两汉、三国、晋等时代的珍贵文献资料,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历史信息。

在方北松眼中,每件文物都有生命,承载着历史密码,尽己所能,让深埋地下的简牍“重述历史”,并为其“延年益寿”,是自己的职责和初心所在。在他看来,文物修复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不容懈怠。

“文物保护并非简单的一个配方就能解决,它有很多调整。”方北松表示,技术需结合实际不断优化调整,做好简牍文物后期的保管维护,探索创新无止境。

今年全国两会,方北松结合在基层工作和多地调研实际,围绕简牍修复技术提出建议,他希望加强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发力度。“如果能在精度上实现突破,将更有利于信息提取解读。”他还补充道,在一些抢救性发掘现场,如果能随身携带小巧的检测设备,将更有利于工作开展,希望这类便携性仪器早日研发投用。

科技不断迭代升级,让文物修复有了新力量加持。方北松说,例如高精尖仪器的使用,对文物病害进行分析,提高了效率。科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传统技艺仍是基础,需要修复者沉下心,脚踏实地。

如今,他的团队中,越来越多年轻面孔加入。在方北松看来,年轻人愿意沉下心投入,是文物保护这场“接力赛”重要的后备力量,“我们在老一辈专家的基础上往前走了一步,希望他们再多走几步。”方北松说。

【记者手记:文物修复师的“双重使命”】

1988年,方北松从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毕业,来到荆州博物馆工作,修复过包括简牍、漆木器、丝织品等在内的众多文物,完成了众多重要文物抢救项目。此外,他还主持研究课题、担任导师培养文保科研人才。

在当年,文物修复尚属“冷门”行业。是否产生过放弃转行的念头?这么多年,会觉得枯燥无味吗?在采访时,记者将问题一一抛出。“从来没有。”方北松的回答简短、坚定。“每件文物记录的历史信息不同,对我而言,都有一种新鲜感。”

修复文物、重现历史,是方北松坚持的初心与动力。他说,如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已极大改善,新设备、新科技手段对文物保护多有助益。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围绕新的保护技术不断创新突破,令人欣慰。

文物修复师,是历史密码的破译者。每件文物的“重生”,都意味着人类文明记忆库的扩容。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文物、热爱文物,在方北松看来,他们的参与,是文物事业长远发展的保障。修复师肩负着修复、传承的“双重使命”。希望在研学活动中,开展多元化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文物修复,亲身体验其中。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身为全国人大代表,方北松原本紧凑的日程中,“被迫”挤出时间接受不同媒体的采访,这让他忙碌异常。采访结束后,他又将踏上出差的旅程。在那里,一批文物正等待着“新生”。

标签:

最新
  • 方北松代表:尽己所能,让简牍“重述历史”

    中新网武汉3月2日电 题:方北松代表:尽己所能,让简牍重述历史中

  • 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名通道开启 报名方式→

    今天(1日),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名通道开启。即日起至5

  • 多地政务系统接入DeepSeek,AI公务员批量上岗

    就在大众对人工智能的讨论如火如荼之际,第一批AI公务员已经在深圳

  • 当醒狮文化邂逅古籍典藏 广西举办“书香”里的元宵游园会

    2月11日晚,两头金红雄狮伴着铿锵鼓点踏入广西图书馆正门。神采飞扬

  •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完成优化整合

    中新网2月11日电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消息,按照《统筹融资

  • 多省取消医院用药品数限制,对病患用药影响几何?

    业界观点认为,取消医院用药品数限制不仅有利于三级医院优化自身药

  • 把优质华文教育办到侨胞“家门口”

    华文教育界共探新路把优质华文教育办到侨胞家门口海外华校是海外华

  • 两江新区打造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 将实施七大行动

    中新网重庆11月23日电 (记者 刘贤)《重庆两江新区推进空天信息产

  • 蓝山县特色产业:红薯与芥菜的丰收之路

    连日来,在湖南永州蓝山县大桥瑶族乡大桥村,村民正采收红薯。  

  • 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街道:真情暖童心 阅读伴成长

    近日,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街道古城社区精神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了真情暖

  • 行走川渝,我们看到了什么?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个

  • 让儿童给公园建设出主意、把江景景观位给市民做“食堂” 上海:“一江一河一带”打造“家门口的公园”

    来源标题:让儿童给公园建设出主意、把江景景观位给市民做食堂 上

  • 台风“潭美”趋向我国南海 东部和南部海域有大风

    中新网10月23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今年第20号台风潭美于10

  • 【速看料】10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274元 下调54个基点

    中新网10月8日电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

  • 9月中国PPI环比降幅收窄 同比降幅扩大

    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 王恩博)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国内

  • 成都自然博物馆国庆系列主题活动吸引市民游客

    国庆黄金周的最后一天,成都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自然馆)仍然人流如

  • 旅游
    • 助力雄安新区建设28套气象站 填补白洋淀流域监测空白

    • 微软停止俄罗斯服务,不是有些人想象的电脑里的windows不能工作了

    • 天天关注:​西平县人民法院召开案例调研宣传信息工作推进会

    • 株洲政府网英文版 株洲政府网